新高考百问百答(二)| 新高考相关政策规定

来源: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招考豫言” 时间:2025-06-13


        为全面做好新高考政策宣传解读,帮助考生充分知晓政策要点,在此,我们专门推出《新高考百问百答》专题,为您提供了解我省新高考的信息窗口。让我们携手与共,为每一份青春梦想保驾护航!


02新高考相关政策规定


5.我省新高考实行的模式是什么?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行的考试招生模式也有所区别:

        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的招生院校为在我省具有招生资质的省内外普通高校,包括本科、专科层次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分类考试招生院校以省内高职院校为主,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


6.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的依据是什么?


        为更好适应改革发展需求,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应运出台。我省作为全国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于2022年6月向社会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2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我省省情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2022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命题能力建设,夯实改革基础保障,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依据《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借鉴第三批、第四批改革省份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保持与同批启动改革省份协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7.2025 年新高考考试科目如何组成?


        2025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包括3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3门,外语科目考试含笔试和听力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8.新高考“3+1+2”模式和传统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新高考“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如下;

        一是日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护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9.2025 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如何安排?


        为科学合理组织开展考试,今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9日。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含听力)科目考试时长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10.2025 年新高考文化成绩如何构成?


        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全国统考科目中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使用原始成绩计人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外语满分15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部分 30分),2025年、2026年仍延续现行计分办法,自2027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总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再选科目依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的通知》(豫考科[2024]2号),将每门原始成绩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文化成绩。


11.新高考各科目使用什么试卷?


       全国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的考试科目由全省统一命题。


12.新高考为什么要实行科目选考?


        我省《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考生在确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科目时,须在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日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

        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日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省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或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科目之一,既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又能够引导不同地区、不同普通高中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莫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考。


13.合格考和选择考的区别是什么?


        合格考与选择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考试目的不同。合格考目的是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可以称为“强化基础”:选择考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可以称为“突出个性”。

        二是考试科日不同。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选择考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物理、历史”中必选1个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个科日,共计3个科日组成选择考科目。

        三是考试范围不同。合格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四是成绩呈现不同。合格考科目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选择考中,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选择考成绩当年有效。

        五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机会不同。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考在相应科目必修模块课程结束后进行。合格考科目成绩合格的,不允许再次报考,未合格的科目可补考1次。选择考从2025 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与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14.新高考选考科目组合有哪些?


        新高考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普通高校招生要求进行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15.新高考模式下如何科学选科?


        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具体为:

        一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16.考生何时确定选考科目?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


17.往届生如何报名及确定选考科目?


        为更好满足各类考生报名需求,往届生等社会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直属社会报名点报名。报名时,所有考生均须确定选考科目。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包括物理和历史2门,考生任选1门;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考生任选2门。


18.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何要求?


        高校招生专业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普通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普通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举例如下:

        例1:某高校某专业要求首选科目为“历史”再选科目未提要求,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只要为历史,就可报考该专业。

        例 2:某高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或地理”,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或地理中的1门,即可报考该专业。

        例 3:某高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和地理”,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必须选择化学和地理2门,才可报考该专业。


19.如何查询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可登录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haeea.cn)查询《2025 年拟在豫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作为参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日要求,最终以省教育考试院和有关高校公布的2025 年招生计划为准。


20.为什么首选科目历史、物理按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


       《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按照首选科目历史、物理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投档录取,因此,选择历史(或物理)的考生将使用同一历史或物理)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


21.为什么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按等级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成绩?


       首选科目确定后,考生还须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参加考试。由于4门再选科目试题存在差异,报考相应科目的考生群体不同,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例如,考生小明选考思想政治,考生小亮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小明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小亮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门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转换后考生再选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22.再选科目如何进行等级赋分?


       按照《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每门等级分数的满分值为100分、起点分值为30分。转换时,先将每门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G、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再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 和40~30 五个分数区间,最后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等级分数。

       例如,某同学化学科目原始成绩为75分,按照原始成绩排序,等级比例应划分到B等级,而该科日B等级的原始成绩分布区间为80~64,等级分数区间为85~71,按照转换公式:




23.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是否公布?


      根据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不同,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目公布原始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公布等级分数,不公布原始成绩。


24.高考文化成绩分数段统计表如何呈现?


       为确保公平公正,按照首选科目历史、物理,分别公布历史类、物理类高考文化成绩分数段统计表。


25.我省哪些考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高考文化成绩基础上加20分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1)烈士子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高考文化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侨眷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可在高考文化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以上加分规定不累加计算,即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 20分。符合以上加分规定的考生:须经过本人申报,省、省辖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核并逐级公示后方予认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教学[2021]116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考生资格审核工作。

        按照教育部要求,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26.考生为什么要参加高考体检?


        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是高等学校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体检结论是考生合理填报普通高招志愿、高校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录取以及考生未来就业。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含对口招生)的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